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靖难攻略> 第246章 三方拉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章 三方拉拢(2 / 4)

与李景隆正面作战,这显然不是什么出路,至少他朱高煦不想这么做。

当然,他不想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忌惮李景隆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民生。

元末民生如何不用赘述,长江以北与长江以南的差距,简直是天渊之别。

老朱花了三十一年才让北方民生恢复到了眼下局面,朱棣和耿炳文的交手虽然声势浩大,但对于长江以北的百姓来说,却并没有影响太大。

真正重创了北方民生的,是建文二年到建文三年这个交战最激烈的阶段。

自己要做的就是避免这个阶段,加快速度拿下朱允炆。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不再休息,起身便对身边的弟兄们吩咐“撤回广宁,另外让广宁的将领准备好各地塘报,我要第一时间看到全局最新的消息。”

“是!”百户官点头应下,很快便吹响木哨,带着百余名兵卒跟随朱高煦上马返回广宁,只留下辛辛苦苦将一百人份菜洗好,站在风中凌乱的驿站小旗官。

百余骑在朱高煦的带领下返回了广宁,时值八月末的广宁还未开始秋收,城外被安置了从大宁迁移而来的四千军户,约两万人左右。

吉林的耕牛挽马还没到,此刻他们以人力开垦荒田,效率十分低下。

在吉林城,每家每户配给挽马、耕牛后,若是辛苦些,一个月甚至可以开出二亩熟田,但广宁的大宁移民凭借人力,只能达到每个月一亩,甚至一个半月才能开荒一亩。

骑马从官道走过的朱高煦,不断皱眉望着那些辛苦开荒的大宁百姓,尽管他们脸上洋溢笑容,可他本人却并不满意。

辽东的开荒必须要足够快,这样才能方便自己进行更进一步的移民工作。

大宁已经拿下,现在朱高煦想要的是山东、北平等地的人口。

山东有民五百余万,就自己当初北上时的所见所闻,由于元末乱战没有重创山东士绅,当地的士绅兼并土地情况已经有些超出开国本该有的比例。

趁着这次南下,自己得想个办法,把山东、江淮等地士绅迁往辽东。

此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是为了辽东的发展。

辽东人文浅薄,既然如此,那就将数万孔府子弟迁移辽东,让他们来发展辽东人文。

至于名义,那就用保护“圣人”之后来将他们举族迁徙。

朱高煦有了思绪,而他也带着百余骑进入了广宁城中。

一路上他们直奔广宁指挥所衙门,由于县官缺乏,现在辽东虽然已经在朱高煦的主持下设置三司衙门,但没有合适县官的他,还是没有大举改动指挥所衙门为县衙。

“殿下!”

“四方情况如何。”

眼见翻身下马,值守广宁城的千户官当即迎了上来,在朱高煦的询问中,他也将早早准备好的各条消息展示。

“殿下,这些都是四方送来的消息,广宁中左所的吴昇、刘嵩二人前几日组织了几次突围,准备前往海边渡船南下,但都被徐同知率兵拦截,南边山海关的吴寿安也是如此被孟同知所阻拦。”

“东边的九连城似乎已经开始撤军,南边的船开到了鸭绿江,走朝鲜水道南下绕往登莱,不过据我军塘骑汇报,他们的船只数量不多,一次只能载走两三千人。”

“另外,沈阳城的南军投降了……”

“你说什么?”朱高煦脚步一顿,他没想到耿瓛居然投降了。

见朱高煦停下,千户官也跟着他停下,并解释说道“昨日耿瓛接到了朝廷的信,看过信后便自刎在了沈阳北城的城墙上,那上万守军眼见耿瓛自刎,便开了城门,纷纷投降了陈同知。”

千户官说这话时有些唏嘘,朱高煦听后也同样。

他就说耿瓛这样的人怎么会投降,原来是自刎了。

“他是个将才,寻一处地方把他妥善安葬吧。”

朱高煦想到了刚刚阵没于真定的耿炳文,不禁摇摇头,也不知道该说这父子二人认死理还是被朱允炆的大义给弄迷糊了。

朱允炆这样的人,着实不值得他们殉国效忠。

只是耿瓛一死,自己也接管了沈阳的大量物资和人力,这算一个好消息。

“沈阳城内军民、粮秣还有多少?”

朱高煦询问,千户官也如实回答“据陈通知传来的消息,军民合计不下五万,粮秣不下十二万石,只是全城房屋都被推倒,所有木料都被用于埋锅做饭,便是剑鞘、刀鞘和长枪杆子都被他们用来做饭了,现在的沈阳可谓废墟。”

“废墟就废墟,大不了日后重建就是。”朱高煦颔首,然后吩咐道

“让陈亨将大宁的移民早些分配到沈阳,另外等亦失哈南下,让他立马入沈阳准备修复城池,为百姓修建好火道和火炕。”

“是!”

千户官不断应下朱高煦的吩咐,朱高煦自己也走进了中堂,坐到了主位上。

千户官站在中堂内等待朱高煦吩咐,而朱高煦思绪片刻,最后还是决定暂时在广宁坐镇,等待攻破山海关和广宁中左所后,从朱棣那边搞来更多粮食。

“告诉孟章,不用再留手,全力猛攻拿下辽西那两座孤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