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靖难攻略> 第184章 东征西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东征西讨(2 / 4)

这么说,朱高煦就知道他还是没有放下包袱。

“对于招抚野人,我不定额,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越多越好。”

见朱高煦这么说,陈昶愣了愣,他很清楚吉林城的家底,即便今年再开荒三十万亩,不过六十几万亩的吉林城,也顶多只能产出四五十万石成粮罢了。

这点粮食,养个八九万人就已经很吃力了,养军都只能靠朝廷发的岁俸和月粮。

不过自家殿下开口,自己照办就是,如果真的担心不够吃,那就在平日里该节约的地方节约,多多开辟熟田,减轻自家殿下压力便是。

思绪通达间,陈昶抬手作揖“末将领命。”

在陈昶应答间,朱高煦也来到了曾经的卜颜堡,如今的安东城。

当初的木寨寨墙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开荒中掘取石头与水泥拼凑修建的石墙。

城池规模比当初的卜颜堡小了不少,城墙也仅有一丈四尺高。

走过城门,朱高煦看了看城墙厚度,大约六尺左右,算比较拥挤的程度。

走入城内,眼前豁然开朗。

远处的卜颜石堡还在,曾经的空地,有的被用来修建民坊,有的被用来修建军营和府库、粮仓,还有的则是被开辟为育苗田。

朱高煦用马鞭指着远处的育苗田询问“这育苗田是你弄的还是林粟弄的?”

“是林指挥使在去年入冬前弄的,一共一百亩,能育出四千亩的稻苗。”陈昶回答,同时说道

“城外北边靠山的田地,如今被开辟为水田,已经种上了水稻。”

“不过具体能产出多少,还是得等到秋收再看,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在这么冷的地方种植水稻。”

安东城比吉林城要冷,这个毋庸置疑,毕竟两地南北的直线距离就有五百多里,入冬也是安东城要早个七八天,开春则是能晚十来天。

这一来一去,安东城的水稻就少了半个多月的春季,自然要面临晚种早收的尴尬局面。

“好好管理吧……”

唏嘘间,朱高煦也在陈昶的带路上,参观起了安东城。

安东城的营造,基本与吉林城差不多,不管是火道、火墙,还是下水道、排污渠、水泥路,基本可以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简单看了城内的情况,朱高煦便在陈昶的安排下,在曾经的卜颜石堡,如今的安东千户所休息下来。

翌日,带着安东城的五百兵卒,他再次踏上了前往肇州城的水路。

水路上,朱高煦他们经过了曾经的金上京,也就是后世的哈尔滨。

不过这里没有金代的繁荣,更没有后世哈尔滨的先进,有的只有被灌木覆盖的遗址废墟。

“这里日后倒是可以再修建一座大城,安东城的地界始终有些狭长,而且这里有这么多废弃的砖瓦,用来修筑一个小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朱高煦在甲板上与随军吏目交代着,并且让人将船只靠岸,自己骑马上岸看了看这片遗址。

经过百余年的时间变迁,曾经的水渠已经垮塌拥堵,成片的良田变成了河滩草场。

原上京城的遗址上,残砖断瓦遍地都是,还有许多腐朽垮塌的屋舍。

朱高煦捡起一块断裂的石砖,试了试它的强度。

由于是由石块切割而成,因此百余年的时间,并未让它的强度下降太多,倒是那些烧制的砖块已经不堪大用。

丢下手中石砖,朱高煦对身后跟随而来的吏目说道

“这些石砖收集起来还可以筑城,烧制的砖块虽然腐朽,但也可以打碎后修建下水道。”

朱高煦这样交代着,同时骑马绕了上京城遗址一圈,边走边说道“这遗址若是重建,按照原来的情况,可以修建起一个十余万人规模的城池,不过我们用不了那么大,一点点修建就是,而且田地也很容易再次复垦。”

吏目听他这么说,也是跟着点头附和。

上京城遗址四周的土地大多平整,尽管已经荒废,但毕竟在百余年前被人为开垦耕种过。

虽说有一些小树,但起码没有河道冲击下来的石头,只要给人给粮,几年时间就能恢复到曾经的模样。

“走吧。”

时间紧凑,既然已经给出了办法和建议,那朱高煦就没有必要继续逗留了。

带人返回船上后,朱高煦便一路向着西边的肇州城赶去。

赶在七月十二,朱高煦总算来到了肇州城地界,并且见到了肇州城的码头。

“殿下!!”

码头上,当值的兵卒瞧见了挂有‘渤海’、‘朱’等字符的旌旗后,许多人便朝着船队大声呐喊了起来,并且主动乘上小船,为船队引路进入码头。

船队在小船的引路下,很快停入码头船舶位中,下船后朱高煦看了看船舶位,果然瞧见了十艘两三丈长,吃水不过四五尺的二百料船只。

水泥修建的码头走起来十分舒服,和在安东城一样,朱高煦先是安排大军下船休息,紧接着自己去码头的仓库看了看。

在那里,堆积着数千石粮食豆料,显然都是刚刚运抵不久。

“马匹都运来了吗?”

朱高煦回头询问当值的百户官陈铭,二十五六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