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舍弟诸葛亮> 第225章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2 / 2)

然后单臂托着司马徽腋下,轻轻一撑助他下车。

这种事情原本是侍仆之人做的,看上去姿势会比较卑屈。但偏偏刘备猿臂甚长,他站在地面上,手臂只要微微上抬,也能撑到车上之人腋下的高度,一切就显得那么自然,毫不造作。

司马徽站定后,刘备扶着他一条胳膊,另一手拄杖登丘,复行数十步,来到亭上。

司马徽对着石碑轻声念道: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唔……此歌乃志朝廷钦使祢衡为黄祖所害典故?倒也应景。这鹦鹉洲下,大江碧水,滚滚东去,斯人已逝,无论祢衡、黄祖,确实令人感慨呐。不知是何人所作?”

司马徽刚刚问出口,背后的诸葛亮徐庶二人也跟了上来,诸葛亮应声笑答:“先生可观石碑背面,另有题志,备述情景。”

司马徽连忙拄杖转过石碑背面,才看到“汉伏波将军诸侯诛贼黄祖于此,奠遇害汉使祢衡,追忆昔年许都辩难诸往事……以志其事,建安四年七月初八立”。

司马徽这才了然:“原来是令兄伏波将军所书,伏波将军文武全才,天下共知,果然文采也是斐然,更难得是这份胸襟。

听说当年在许都时,天子召令兄御前问对之前,令兄曾与祢衡辩难数场,将其驳得体无完肤,果有此事?”

诸葛亮应声代答:“确有此事,不过只是些不值一提的学术之争罢了,家兄与祢衡并无私怨。后来祢衡为使,调停庐江、江夏二郡讨逆摩擦,主公与家兄对祢郎中也是礼待备至。”

司马徽喟然长叹:“令兄真乃天下君子!能如此举重若轻驳倒祢衡,后来还笑对刁难,祢衡遇害后,还能不计前嫌为之报仇。

从此歌来看,也谈不上对黄祖有何过分贬损,只是感慨时势、为正朝纲,一心为公。”

司马徽感慨完,在亭中又转了一圈,看到旁边还有一块石碑,篆刻未成,倒放在地上,旁边还有钢凿铁锤等物,知道是匠人们还在施工。

司马徽稍稍读了几句,才知道是去年祢衡来江夏出使时,随手写的《鹦鹉赋》。

此赋内容传播不广,但题目是已经传出去了的,据说就是黄祖、黄射接待祢衡的那次宴会上,有南方交州来的客商,献给了黄祖一只鹦鹉作为礼物。

黄祖在天使面前显摆,黄射也请祢衡写赋纪念,祢衡就随手写下了这篇《鹦鹉赋》,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六七百字,足见其文采还是有的。“鹦鹉洲”之地名,也就是在祢衡这篇《鹦鹉赋》写完后得名的,原本只是夏口城外长江上一片无名沙洲罢了。

只是写完后没多久,黄祖祢衡都喝大了,祢衡据理力争惹怒了黄祖,然后被刀斧手一刀剁了。若非如此,又哪来后续刘备入主江夏,进封武昌侯。

诸葛瑾和关羽拿下江夏后,就特地找了当初黄祖设宴杀祢衡的遗址,特地立个碑亭,展示自己的大度。

徐庶、石韬、尹默等人看了此歌,也是由衷长叹:“伏波将军文采风节,超凡脱俗,足为一世之宗。”

“我等此前着实是井底之蛙了,虽知诸葛兄弟之名,终究还是小看了他们的文武全才。此番能与扬州诸贤切磋,裒多益寡,实乃此生大幸。”

……

众人参观完鹦鹉洲碑亭仙踪,感慨完诸葛瑾的全才,这才重新上车回城。

刘备自是排下饮宴,为襄阳群贤接风,礼数备至,过程自不必提。

酒宴之上,刘备也少不了跟司马徽等人强调了一下自己的用人原则。

一方面表示,水镜先生年高德劭,一生治学,自当以清雅之职相授,在武昌择地设一学宫,任由授徒讲学,不以俗务羁绊。

至于其他徐庶、石韬、尹默等人,则需依照定法,“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先从基层地方官干起,以观其能。

但同时又保证,只要有政绩,或者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特长,观摩半年便会调整到更合适的位置,保证人尽其才。

为怕人心不服,刘备还特地举了诸葛亮和庞统的例子:

“诸位或许有所不知,当初孔明初来,便是参赞豫章政务,形同郡丞。士元初来时,仅为彭泽县令,历任数县,而后提为郡丞。年轻而学识渊博者,也需实务磨砺,以免空谈。”

徐庶等人闻言,也就并无不服,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己比诸葛亮庞统差远了。

安抚好众人后,刘备就吩咐诸葛亮这几天带大家参观一下武昌各处气象,让大家领略一下刘表治下与这里的差距,然后再分派官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