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03章 首飞,成功!(加更,继续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章 首飞,成功!(加更,继续求月票)(1 / 2)

另外一边,在雷强驾驶飞机进入滑行阶段之后,包括常浩南在内不直接参与飞行指挥的工程技术人员就都转移到了管理台上。</br>当1001号机在跑道前半段就抬起机轮时,现场的众人甚至爆发出了一阵疑惑的声音。</br>毕竟一般情况下,执行首飞任务的飞机,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都会选择在跑道上多滑行一段,把速度提高到比较保险的水平再选择起飞。</br>况且华夏空军眼下比较常见的型号,歼7、强5、歼8这老几位都是起飞速度相当高的选手,因此很多平日里没有特别关注过航空技术领域的人会下意识以为大几百上千米的滑行距离才是正常情况。</br>与之相比,歼10这不到400米就抬轮确实是太早了一些。</br>飞机甚至还没到观礼台正前方呢。</br>实际上,驾驶飞机的雷强最开始也想压一下机头,让飞机在尽量接近跑道正中间的位置拉起来。</br>一是留出一些冗余度,二也是视觉效果会比较震撼。</br>但鸭翼加大三角翼布局的设计在升力这方面确实过于优秀(鸭翼飞机在抬头时是靠抬升前翼获取力矩,而常规布局则是靠下压尾翼,会损失一定的总升力),加上他为了测试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状况还故意推杆猛烈一些,导致飞机的加速情况也比想象中快了不少。</br>总之当飞机滑到300米出头位置上的时候,离地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了,再强行下压反而可能导致一定风险,因此雷强干脆也就顺势拉杆,展示了一下十号工程卓越的起降能力。</br>与第二代飞机片面追求高空高速不同,第三代战斗机在设计理论中的取舍会更加重视中低速度段下的真实机动性和敏捷性。</br>而起降能力虽然并不能直接反应机动性,但也是一个比较直观的体现。</br>尤其是对于不太懂航空,也不太懂空军的外行人来说。</br>在刚刚的滑跑过程中,歼10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给雷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强的信心,因此他最终选择执行航前准备会上指定的b方案。</br>也就是动作相对激进的方案。</br>在确认飞机安全离地之后,雷强并没有让飞机继续维持小角度爬升,而是迅速推动节流阀并持续拉杆,让原型机以一个70°左右的角度直冲向上。</br>这也是辛啸文给他设定的极限。</br>尽管歼10在轻载轻油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维持在垂直向上飞行的过程中加速,但毕竟是首飞,还是得悠着点来。</br>当然,所谓“悠着点来”是相对于飞机的极限而言。</br>由于观礼台所在的角度问题,在现场的观众看来,1001号机几乎就是在起飞之后马上进行了一个垂直爬升。</br>刚刚观礼台上的疑惑瞬间转为惊呼,紧接着的是热烈的掌声。</br>短暂而迅速的爬升之后,1001号机来到了预定的2100高度和490速度。</br>天公作美,现场的天气条件极佳,哪怕只靠普通望远镜也能清晰地看到两架飞机在空中的姿态。</br>按照之前的试飞计划,接下来是绕场两周的盘旋。</br>b方案中的盘旋角也更大,接近90°,并且还有两次滚转飞行。</br>尽管都不是什么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动作,但对于现场这些观众来说,能看到第一架完全由我国研发的三代机起飞升空,就已经是被巨大的幸福感包围了。</br>上辈子已经看过很多次歼10首飞录像的常浩南并没有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空中,在绕场第一圈结束,基本确定飞行状况没有问题之后,他便通过对讲机跟试飞站那边实时了解起试飞员所反馈的情况来。</br>以及顺便指导坐在教练8上面的摄影师拍照片。</br>实际上,他一开始甚至想故技重施,再由自己上去负责摄影。</br>只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提。</br>现在的常浩南跟一年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br>当时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技术人员,虽然算是展露过些许头角,但本身的价值终究没超出一个正常人的水平,上去飞也就上去飞了。</br>如今他怎么说也算是获得了一点小成就,恐怕就算提出来也不太可能被允许了。</br>为了保证足够的飞行性能,战术飞机,包括教练机在内的事故容限都比客机要高出几个数量级。</br>“看,滚转了,滚转了!”</br>常浩南放下对讲机,就听到周围又响起一阵兴奋的声音。</br>他也重新举起手中的望远镜向天空望去。</br>毕竟这是上一世没有的试飞内容。</br>作为一架主打敏捷性的飞机,歼10的滚转率放在三代机里面也能名列前茅,连续的两个360°滚转在很短的时间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