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63章 间歇采样逐次循环转发干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3章 间歇采样逐次循环转发干扰(1 / 2)

<b>inf</b></div> 众人的注意力被再次吸引到常浩南这边。

“常工你是指……”

刚刚那位提出给两个吊舱设计不同功能然后分工协作的工程师也看了过来。

他真心觉得自己的方案已经相当完美了。

虽然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投机取巧,但至少是比较有技术水平的投机取巧。

“刚刚郭工提到的让接收和发射天线分时工作,我认为是可行的。”

常浩南一句话让徐洋瞪圆了眼睛。

那个表情基本上就是“我读书多,你骗不了我”。

不过他又紧接着继续说道

“不过传统的两种方式,无论是全脉冲还是短脉冲,都是以所捕获到雷达信号的一个时宽作为单位进行工作的,即便是后者,也只是利用雷达信号的一小段信号进行首尾相接的循环转发,要到下一个时宽才会开启新的接受-计算-发送流程。”

“但我们可以在保持目前硬件总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用雷达发射脉冲一半宽度的信号作为干扰信号。”

“一半宽度?”

这个略显惊奇的提议最开始在人群中引发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波澜。

不过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似乎从理论上讲,这种做法是可以行得通的。

尤其是对于越来越常见的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来说。

只不过,哪怕在美国,电子战这种东西目前也还处在发展的蛮荒阶段,倒是还没听说过有人去系统性地论证过这一点。

“可是,如果还是采用之前的先采样经过信号储存之后等半个周期再转发,那么也不过是把假信号滞后的距离从10-15变成了5-75,这个距离无论对于雷达还是雷达操作员来说都不具备什么欺骗性,同样起不到掩护真实目标的作用啊。”

说话的还是之前那位工程师,显然他还想要为自己的方案挣扎一下。

“你说得对,所以我选择不经过这个储存过程。”

这个说法更是惊为天人,因为基于drf的数字干扰相比于行波管实现调相移频的干扰机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拥有储频能力。

“当然,严格来说,是不经过一个完整的储存过程。”

常浩南又重新修正了一下自己的表述。

对于这一幕已经轻车熟路的郭林当即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纸笔递了过去。

他知道这种时候应该做的就是观看大佬的表演,然后看看从中能够学到什么东西。

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顺便当个捧哏。

常浩南也习惯性地直接接了过来,然后开始画原理图。

不过这次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坐标轴而已。

“我的思路是,当接收机截获到大时宽雷达信号之后,只高保真采样其中的一小段信号就马上进行处理,再由发射机进行转发,然后再进行第二段采样并处理转发下一段,这样依次循环,采样转发分时交替工作直到大时宽信号结束。”

“干扰机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在整个脉冲宽度内分时工作,可以完美实现时间隔离,并且由于每次采样时间和转发时间相同,因此正好可以捕捉到雷达发射脉冲的一半,实现我刚刚说的半宽信号干扰。”

这就是没有思维定势的好处了。

相比于采样半周期-转发半周期这种模式,常浩南的提议实际上只是缩短了这个过程的周期而已,但在生成假目标的效果上却跟前者有着天壤之别。

更不用说以全周期为单位进行操作了。

不过这种小聪明当然还不是全部。

真正的核心技术在后面

“另外,这里面的处理算法,也不能继续采用简单的直接转发手段,那样只会生成一个跟真目标完全一致的主假目标和2-3个有迷惑价值的逼真假目标,剩下的就没有实际价值了。”

“但如果我们在干扰算法上采用重复转发或者循环转发的话……”

“……”(你们不会对这两种算法感兴趣的)

“这样,就可以在真目标前后2-10微秒内生成数量巨大、幅度较强的逼真假目标,这种形式非常适合用于伴随式电子战机进行随队干扰或者战术飞机进行自卫干扰,具体的假目标生成特征还可以通过改变吊舱控制软件中的处理参数来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

常浩南把手中已经有点写钝了的铅笔放下,抬头看向众人。

“嗯……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更换一个新的fpga,但除此之外……似乎都可以在原有的电路基础上来完成。”

在听过这个“间歇采样逐次循环转发干扰”的思路之后,徐洋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改进的要点所在。

“另外,天线结构最好能修改一下,换成阿基米德螺旋天线,两臂等幅反相馈电,这样可以在宽频带内获得双向圆极化辐射,并且宽频带范围内天线的输入阻抗不变。”

常浩南又继续补充道。

“明白了。”

旁边的郭林已经记了满满几页笔记本的内容,虽然反应要比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