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1章 见闻(1 / 4)

最新网址:甲:“你听说了吗,二狗子被放出来了。”

乙:“二狗子?那是谁?”

丙:“就是五年前因为典妻拒不悔改,被抓的那个赌徒。”

乙:“哦……原来是他,这种人就应该处死,还放出来不是祸害人吗。”

丙:“话不能这么说,他婆娘一个人拉扯孩子,还要赡养父母,挺不容易的。如果他能洗心革面……”

乙:“嘁……指望这种人洗心革面,那不如指望河水倒流。”

“他婆娘虽然不容易,但朝廷分了五十亩地给他们家,父母身子骨还硬朗能帮衬着干活。”

“现在正在城东售卖呢,衙门的人也在,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

阶梯性收税,他也是前几天在酒楼听说的。

丁:“啊对对对,小郎君一看就是读书人,懂的就是多。”

其他人也都很认同这个观点,限制一千亩地,可不就是打击大户吗。

走过的地方越多,对新政的认识就越深。

很多以前无法理解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还给他的两个儿子特批,如果他再敢胡闹,允许两個儿子把他捆起来送官。”

丙激动的一拍桌子,说道:“说的通了,说的通了。武将都是和陛下一起打天下的,自然支持陛下。”

可是大家身上的衣物破破烂烂,行人脸上也大多挂着愁苦,沿途遇到的村庄也一副破败景象。

叶云流虽然年轻,却知道这种叫希望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叶流云哭笑不得,只能假装没有听到。

更确切的说,作为士绅阶层,他受身边人的影响,曾经对新政多有不满。

与之相反的,南方相对太平,到处都是宗族势力。

还叮嘱他不要直接去,一路上多走走多看看。

就是要打开百姓的视野,让他们走出去,不至于和现在这样被一个小商贩剥削。

并当众宣布,让他守孝半年,就启程去朝鲜王国找方孝孺进学。

百姓如此辛苦,不应该很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吗?

为什么不愿意多走几十里路,去卖更高的价格?

甲自得的道:“肯定是打击大户,这种事情朝廷已经干过很多次了。”

甲也同样表示不信。

认为是万世之法,大明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毕竟那可是高出了五成的价码啊。

丙:“哎,谁说不是呢。”

众人都不禁点头,好日子还没过几天,他们可是很清楚大户的手段的。

这个结果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当时很震惊,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政策是真的绝妙。

只是还没等他长大,朝廷先进行了税改,全国统一税率了。

南方几省的赋税,是其余地方的两倍多。

不过比起这些,他觉得更加紧迫的,是消除南北方差异。

等了解过真正原因,他沉默了。

古代对丧葬看的非常重,作为最受器重的曾孙,叶云流是要守三年孝的。

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应有的好日子了。

小时候他曾经跟随曾祖父去过乡下,当时见到的景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纺好的线,织好的布。

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还给了二狗子婆娘一张条子,以后他们家他婆娘说了算。”

周围人都说新政不当人,与民争利,损害百姓利益。

同样是一个国家,如此区别对待,岂是正道所为?

他立志,长大从政了要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设计这些政策的人,更加的敬佩。

朝廷接连打击宗族,北方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甲:“话也不能这么说……我七舅姥爷他三外甥的小舅子的连襟的兄弟,在衙门当差。”

说完他才想到旁边的叶流云,尴尬的道:

“郎君莫要误会,我说的是他们,没说你。”

“据说两派在朝堂上都打起来了,陛下一口气抓了好几十个当官的,全都打入诏狱了。”

对于新政,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一开始他以为,是朝廷在南方打击宗族势力导致的。

去年叶兑寿寝正终,临走前还特意叫来一群见证人,提前为叶云流加冠。

要是觉得自家布匹少,不值当跑一趟,可以几家合在一起去啊。

田里的庄稼生长的很壮实,百姓工作也很勤劳。

贫穷,但精神上更加积极饱满。

村中央还有前来收购布匹的商贩。

时隔数年,再次游历农村,看到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表面看田税增多了,但苛捐杂税全部废除,百姓缴纳的总体赋税变少了。

“新政好啊,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朝廷对咱们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丁:“徐家……就是魏国公府在卖地呢,整整七万亩,就只留下四千亩,其余全卖了。”

百姓们不知道的是,将棉布运送到县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