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力学(1 / 3)

<b>inf</b></div> 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就开始对那些倭寇俘虏进行调教。

对松下纯太郎他们的教育就比较简单,学习华夏简史。

然后告诉他们大明的先进文明,什么科举改变命运啊,军功爵制改变命运啊。

还有什么均田制啊,摊丁入亩啊。

带着他们到繁华的地方游历,见识各种美好。

还带着他们参观军队,了解大明的强大。

从文化、制度、军事上,让他们羡慕大明。

然后给他们画大饼,做大明的狗可以获得那些好处。

除了画饼,还要有一些实际好处。

分地,在大明给他们每个人,都划分了一块土地。

但这块地暂时还不完全属于他们,要立下功劳才能拿到。

还许诺他们,可以将在日本的家人接到大明入籍。

然后没多久,这些还未入籍大明的倭寇,就纷纷以大明子民自居了。

嗷嗷叫着要回日本,为大明立功。

对这个效果,陈景恪非常满意。

同时感叹一声,老美培养殖人的办法真是太好用了。

而朱雄英和朱棡,则忙着做笔记。

这种教化方法很好很经典,要学习总结,以后在更多的地方使用。

那十三个落魄贵族,就没那么简单了。

他们虽然落魄了,但身为贵族,还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

对日本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感情。

想要改造他们,并没有那么容易。

陈景恪给他们找来了老师,专门教授朱理学和华夏简史。

有些人暗地里抵触,学的一塌糊涂。

陈景恪什么都没说,过上一段时间进行考核,将成绩最差的三个人杀掉。

剩下的人都才开始用心学习。

朱棡提出了疑问“他们心有怨言,将来放回去恐怕也很难为我所用。”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对于他们这种人,忠诚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利益才是。”

“只要大明保持强大,跟着我们能获得好处,他们就会一直屈服于我们。”

“更何况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能和我们合作。”

“而且,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搅乱日本,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至于他们是否忠心,其实无所谓的。”

他们忠心,表现的足够好,还能让他们活下来。

不够忠心,利用完正好一起杀了。

朱棡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自己想的太多了。

像这种贵族,连自家君主都能卖,又怎么可能会效忠大明。

不需要问他们心里想什么,只看他们做什么就可以了。

既然说到了这里,陈景恪就决定多说几句

“我们真正要教化的,是他们的后人和普通百姓。”

“让他们的后人从小接受大明教育,他们就是大明人。”

“至于普通百姓,本就没有什么家国概念。”

“他们只关心,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

“只要大明做到了,他们就是大明子民。”

“而且大明教化四夷,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个优势可以确保,我们势弱的时候难以被敌人教化。”

“我们优势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的教化别人。”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要太多。

某人类灯塔国,靠着自由大旗,在舆论阵线教化别国年轻人。

然后靠着这些年轻人,演变了许多国家。

但这一招,最终在中国面前碰了壁。

有那么几十年,中国的年轻人确实迷茫过,不少人在互联网上当过美分。

但他们很快就清醒过来,更多的人成了战狼。

那些人又开始污名化‘战狼’这个词。

然而,中国还是一天天变强。

中国的年轻科学家们层出不穷,将殖人嘴里的明珠一颗颗摘下。

更多的中国年轻人,重新拾回了自信。

虽然国家还有很多缺点,但这是我们的国家。

我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但你一个外人骂,就是不行。

这就是文化底蕴带来的优势。

即便我们深处谷底,也能靠着优势完成振兴。

而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将会一直存在下去。

又在南方停留了两个多月,时间进入十一月份。

朱雄英才在朱元璋的一再催促下,启程返回应天。

这次他享受到了真正的君主待遇,群臣出十里相迎。

国君是三十里,太子是十五里。

为了孝道,不能在礼仪上超过父亲,所以迎接他的标准定在了十里。

这并非固定的礼仪,属于实际操作中形成的潜规则。

以前群臣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

不过是太孙罢了,你爹都还没登基呢,你要什么礼仪规格。

样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正是因为他此行,在南方发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