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定黄(1 / 3)

<div id="tet_c">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放假了?还一放就是一个月。

新都的工期本就挺赶的,后面每个月都有两万人轮休。

现在再集体放假一个月,别说两年完工,三年能不能修好都不好说了。

面对疑问,朱标给出了解释:

“冬日寒冷,施工速度本就缓慢。若再赶上降雪,就要彻底停工。”

“几十万人在这里无所事事,很容易生出事端,不如放假回家。”

“这次集体放假,以后的轮休取消。”

“诸位可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是以后轮休,还是集体回家过新年。”

结果自然是毫无疑问,回家过年。

中国人对年是非常重视的,但凡有选择,都会回家过年。

官吏们见此也只能同意放假一个月。

离家近、交通方便的,可以回家过年。

离的远交通也不便的,可以留下看守工地。

凡是看守工地的,朝廷发放一份过年补贴。

消息一出,整个工地都陷入了一片欢腾。

陈景恪却知道,朱标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在帮他推广剃发。

朱橚那边进展缓慢,眼看在地方上的推广陷入困境。

而洛阳这边,二十万军卒已经全部剃发,且接受了一个多月的防疫培训。

已经娴熟掌握了防疫手册上的内容。

此时给他们放假,就是让他们给家里人传授防疫知识。

平时民间交流也很少的。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句谚语就是这么来的。

但节日例外,尤其是过年这样的重大节日。

百姓普遍会去集市售卖自己的商品,然后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哪怕是再穷,也会给家里添一点喜庆。

说的心酸点,过年的时候,杨白劳还会给喜儿买一根新头绳呢。

集市就是一个促进交流的场所。

到时候这些剃了发的军户们,一起出现在集市上,将会给地方带去无与伦比的冲击力。

官僚士绅们将再也无法阻止,剃发思想进入民间。

不过这种事情全靠自觉可不行,最好让他们以任务的形式去完成。

否则就浪费了朱标帮忙争取的机会。

于是陈景恪又把将领们,召集到一起:

“告诉将士们,回家之后一定要将防疫知识告诉家里人。”

“明年复工之后,我会派人随机抽查。”

“如果查到哪一家不知道,会有相应的处罚。”

“如果有条件,我希望你们能组织人,在当地集市上宣传一下防疫和剃发……”

最后一句话才出口,陈景恪就知道多余这么一说。

以这些将领的风格,肯定会强制摊牌。

果不其然,会议结束后这些将领就给部下下令:

回家后必须将防疫知识告诉家里人,家中男丁全都要剃短发。

如果发现谁家没做到,回来重重处罚。

不光要教自己的家人,逢集市还要去集市上做宣传。

不过去集市上宣传比较麻烦,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将会由总旗官负责组织。

总旗下辖五个小旗,共计五十人。

五十名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即便不允许穿甲回去,手中只有一杆长矛,也不是地方宗族能动的了的。

陈景恪虽然不喜欢这种强迫摊派,但也知道这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况且很多时候革新必须强制推行,否则很容易陷入无休止内耗。

二十万将士,分批次离开洛阳返回各自的新家。

然后就是部分官吏和工匠。

很快整座工地就空了下来,只留下了一个千户所的人看守。

朱标是最后一批离开的,陈景恪和徐允恭也跟随他一起离开。

他们没有直接回应天,而是乘船进入了黄河新河道。

作为皇太子,朱标要趁这个机会,亲自巡视新河道。

李祺和白英早就得到消息,早早在新河堤入口处等待,朱橚和方孝孺也在。

众人登上船,白英负责介绍道:

“为了稳妥起见,新河道现在只引入了三分之二的水量。”

“还有三分之一的水量,继续沿着旧河道进入淮水。”

“等到河堤被水浸透,所有的隐患都排除,再将所有的水都引入新河道。”

“如此黄河改道工作就正式完成,旧河道就可以废弃了。”

李祺插话道:“旧河道也不是完全无用,可以缩窄河道,作为连通黄河和淮水的漕渠使用。”

朱标赞许的道:“李都尉倒是与景恪想到一起去了。”

“当初他设计黄河改道计划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可以将旧河道改造成漕渠。”

闻言,除了白英、徐允恭和李祺,其余人无不露出震惊之意。

什么意思?黄河改道计划是陈景恪提出来的?

朱橚震惊的道:“大哥,你说黄河改道计划是老师提出的?”

朱标笑道:“怎么样,没有想到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