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4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1 / 2)

<b>inf</b></div>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元璋和朱标谈了什么。

从乾清宫出来,他依然心有余悸。

朱元璋或许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多几分忍耐。

但绝对不会无限度的纵容。

自己也不能仗着这一点,就飘的太厉害。

如果不想死,有些规则还是要遵守的。

锦衣卫这样的机构,自己竟然也妄想布局插手,是真的飘的没边了。

一定要引以为戒,绝对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回到自己的住所,花了好一会儿时间,才让自己平静下来。

然后就开始思考印钞的问题。

纸钞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纸张,二是油墨。

他也正是准备从这两方面入手的。

作为发哥的半个影迷和郭天王的半个歌迷,前世他是看过《无双》的。

演技是真好,剧情也跌宕起伏。

然而,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整部剧的设定,真的有些无力吐槽。

说白了,编剧就是在欺负大家不懂钞票。

无酸纸很难制造吗?

其实大家平日里接触到的纸,很大概率就是无酸纸。

准确说,无酸纸最早被造出来,是用来印书的,而不是印钞票。

只是因为这种纸比较优秀,才被选为纸钞用纸。

什么叫做无酸纸呢?

那就要先说说什么叫有酸纸。

工业化造纸时代,人们在纸浆里添加施胶剂,增强纸张纤维之间的亲和力。

最早的施胶剂是松香和明矾,适量添加,造出来的纸柔韧度显著增强。

还能有效防止表面起毛和掉毛,且能减少对油墨的吸收力。

这种方法很快就得到了普及。

但几十年后藏书馆的人发现,书籍会自我损坏。

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明矾。

明矾学名硫酸铝,具有酸性,会腐蚀纸张。

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纸张强度降低、褪色。

于是藏书馆就提出了要求,解决纸张的自我腐蚀问题。

方法也很简单,既然有酸纸会自我腐蚀,那就造无酸纸呗。

罪魁祸首是明矾,那就把它替换掉。

于是就有了非酸性施胶剂。

非酸性施胶剂很多,比如动物胶就是其中一种。

要是还觉得不保险,就在纸浆里添加一些碳酸钙(石灰石),于是就有了无酸纸。

这玩意儿的制作方法是公开的。

而且生产钞票用纸的原材料,也是半公开的,主要就是棉花。

随便找个懂一点化学知识的人,摸索一下都能造的出来。

根本就不需要大费周章,到专门的机构去买。

变色油墨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这玩意儿的核心就是光敏材料。

而光敏材料的种类实在太多了。

比如氯化银,就是最早被发现的光敏材料之一。

用硝酸和银反应,生成硝酸银。

再用硝酸银和盐酸反应,就能生成氯化银。

三酸两碱,有工业母液之称。

碱的制作门槛要高的多,前世一度被发达国家掌控。

直到侯德榜大师公布了自己的发明,才普及开来。

而三酸的制作门槛就比较低了。

就拿硫酸为例,将胆矾蒸馏,生成的气体冷凝就是硫酸。

这玩意儿咱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还给取了个名字,叫绿矾油。

然后还是一味中药。

是的,硫酸是一味中药。

有了硫酸,再制作硝酸和盐酸,就更加容易了。

三酸有了,就可以着手制作光敏材料了。

有了光敏材料,变色油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无酸纸加变色油墨,这就是陈景恪敢说,百年内无人能仿造的底气。

无酸纸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先把变色油墨弄出来再说。

先是设计了一套,土法获取光敏材料的流程。

将所需材料写下来,清单交给朱标。

明确告诉他,这是用来造特种墨的,收集材料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被人发现了。

朱标自然懂得怎么做,将清单分开,找不同的人来收集。

皇太子吩咐的事情,效率自然很高,没多久材料就送来了。

陈景恪试验了许多次,终于弄出了一点光敏材料,也就是变色粉末。

然后又弄出几种不同颜色的油墨,各自取一点和变色粉末混合。

就成了变色油墨。

当看到白纸上,会变色的字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惊呆了。

他们一直在想,陈景恪要如何才能制作出,别人无法仿造,百姓又能一眼看出真假的宝钞。

想了许久,都没有丝毫头绪。

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了。

这玩意儿确实没人能仿造,而百姓只要不瞎,都能分的出真假。

“好好好,太好了。陈景恪你又立下一个大功,天大的功劳。”

以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