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1 / 2)

<b>inf</b></div> 北元如此想并不奇怪,就连大明内部,也都认为朝廷要打一场大仗。

民间议论纷纷,军方的反应更加激烈。

各地边军全员就位,枕戈待旦。

但是军方将领却并不觉得高兴,皇帝支持打仗这自然是好事,可现在真不是全面出击的时候啊。

强行开打,危险性太大,折损率也高。

于是几位统帅纷纷给朝廷上奏。

由于朝廷还没有明确下旨开战,他们也不好直接说自己的意见。

只能假借汇报工作,来阐述自己的意见。

基本上都是介绍敌我形势,然后隐晦的表示,眼下开战时机不成熟。

朱元璋看到这些奏报,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他并没有解释,借着这个机会让军方提高警惕,同时震慑一下列国也不错。

陈景恪得知此事,相当的无语。

咋牵扯到军方了。

不过这样也好,就更不会有人怀疑朝廷的真实用意了。

到时宝钞改革就能进行的更加顺利。

这也算是另类意义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吧。

-----------------

纷纷扰扰中,万众期待的科举终于即将到来。

本次科举是十三年来第一次,且还是恩科。

所以举办时间并不是二月份,而是放在了十一月份。

报名方式也是特事特办,只需在县里面参加一场考试,获得名额之后即可直接赴京参考。

明年的正式科,则放在了二月份,这是历朝历代举行京考的固定时间。

如此安排,对考生也有好处。

十一月份没考中,在京城住上几个月,再参加来年的就可以了,省去了来回奔波。

还有些离的比较远的,比如云南那边的考生,估计是来不及参加十一月份的恩科了。

只能参加明年二月份的正科。

再往后就没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了,必须先考秀才,再考举人,然后才能来参加京考。

报名条件前所未有的宽松,导致大量读书人齐聚应天府。

秦淮河两岸就不提了,但凡能住人的地方全都被住满。

就连城内大大小小的客栈,也全部客满。

很多考生找不到客栈,就想办法住在百姓家里,算是早期的民宿了。

还有些考生借宿在寺庙道观。

这么多年轻人聚在一起,也带动了应天府的消费,各种商家都赚的盆满钵满。

秦淮河上的画舫,日夜不休。

朱元璋大怒,接连下旨申斥,才止住了这股风气。

但读书人嘛,懂的都懂,私下依然有不少人偷偷摸摸过去享受。

只是不敢这么明目张胆了而已。

朱雄英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读书人聚在一起,也非常感兴趣。

就和朱元璋说了一声,想要见识一番。

朱元璋自然不会阻拦,只是叮嘱他不要泄露了身份。

陈景恪作为伴读,肯定也要跟在身边的。

一行人乔装打扮离开皇宫。

先是在城内转了一圈,朱雄英觉得不过瘾,就去了秦淮河畔。

但给陈景恪十个胆子,都不敢让他去青楼画舫,于是转了一圈之后就去了本地最大的一座酒楼。

状元楼。

从大门口那個崭新的匾额就能看得出,这个名字大概率是新改的。

陈景恪也不得不佩服这家酒楼的老板,是个会做生意的。

状元楼也不愧是状元楼,非常的豪华,足足有三层。

每一层都满客。

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是最热闹的。

无数学子聚在一起,有的谈论诗词,有的谈论学问,还有人谈论国家大事。

朱雄英顿时就走不动路了,道“咱们走了半天了,就在这里歇歇脚吃点东西吧。”

陈景恪也没有反对,但左右看了看一个座位都没有。

不过他也没着急,而是来到柜台前,直接拍了两张一贯的宝钞

“在一楼给我们找张桌子,上几个拿手菜再来一壶好茶。”

现在一贯宝钞可以兑换六百多文铜钱,两张就是将近一千三百文。

算是一笔巨款了。

掌柜的嘴巴都快笑歪了“好好好,两位公子且稍等。”

他亲自出马,也不知道和别人说了什么。

两桌人数较少的食客选择了拼桌,腾出了一张桌子。

陈景恪这才带着朱雄英坐下,一边闲聊,一边听这些读书人吹牛。

过了一会儿,朱雄英摇头道“难怪皇……爷爷说读书人多好空谈,做事能力差,我总算明白为什么了。”

陈景恪摇摇头,解释道“其实也不怪他们,制度如此。”

“科举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非常激烈。”

“而且朝廷规定考题范围,别的东西学了也没用。”

“他们只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其中,才有可能比拼的过他人。”

朱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