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第一氏族> 章四七五 何以为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四七五 何以为王(2 / 3)

听到这里,诸将愕然不已,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奕叹息一声:“公子对皇朝对社稷一片赤诚,我等无不知晓,怕只怕赤诚换回来的,却是我等难以接受的局面。”

赵宁轻轻一笑,不置可否。

听了陈奕这话,众人不免想到赵氏日后被打压,他们也会跟着遭殃的下场,不由得都焦急起来,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继续劝说。

在他们开口之前,赵宁淡淡地忽然说了一句:“我准备向陛下上书,请陛下收回封我为郡王的成命。”

“什么?”

“让陛下收回成命?”

“公子不要郡王了?那可是王爵啊!”

“公子三思啊!”

如果说赵宁之前的态度,还只是让他们不解、焦急,却又觉得还在情理之中,那么赵宁放着到手的王爵不要,就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可接受范围。

赵宁正色道:“国战未胜,北胡未灭,何以为王?

“陛下愿意给我封王,那是隆恩浩荡,可我身为将门子弟,未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履行保境安民的职责,已经是莫大过失,眼下岂能没有半分羞耻之心?”

陈奕等人张了张嘴,有心反驳、劝说,可见赵宁面容肃然,态度坚定,感受到对方的大义赤诚之心,他们只能是哑口无言。

很显然,赵宁那些话,并不都是虚言,至少有一部分是发自内心。

片刻后,耿安国等人还是安耐不住,纷纷开口:“可大总管毕竟立下了赫赫战功,封王不过是朝廷论功行赏,何必推辞?”

“就是,大总管为国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于社稷危殆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差些连命都丢在孝文山,封王理所应当!”

“大总管封王,没人不服!”

赵宁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在诸将说得差不多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而后不急不缓道:

“国战至今,我们虽然取得了兖州大捷,歼灭了博尔术的主力,中原全境光复也指日可待,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战就胜券在握了。

“察拉罕已经攻入河东腹心,河北地的绿营军正在壮大,而各路义军作战愈发艰难,关西的蒙哥所部,更是进展顺利,兵锋直逼关中。

“中原大军要越过黄河,反攻河北,并不容易。而最为关键的是,天人境的元木真已经几年没有露面,传闻去了海外悟道,他一回来,我们可能应对?”

听赵宁说到这里,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愈发迷糊。赵宁说的都是事实,这他们理解,但赵宁此时说这些,是什么用意?

赵宁接着道:“眼下国战迎来了巨大转机,却也是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容不得半分差池,否则就将前功尽弃。当此之际,皇朝上下必须同心协力。”

陈奕忍不住张嘴:“公子......”

赵宁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继续道:

“郓州军战力不俗,是王师中的骨干力量,汴梁北面行营的战事虽然暂时结束了,但这支军队不能散,在往后渡河反攻河北时,还需要发挥该有的作用。

“不仅如此,军中将校也不能分散,这是自损筋骨、自降战力,就算将校们要各自去奔个大好前程,那也得是在国战胜利后,届时,我绝不会拦谁。

“但是现在,谁要为了个人私利,不顾国战大局皇朝安危,我赵宁必不能答应,之前战死的同袍,眼下还在北胡铁蹄下受苦的同胞,也不会答应。

“所以我会向陛下进言,在郓州设立藩镇,保存郓州军的完整战力。”

此言一出,堂中寂静一片,落针可闻,诸将莫不是惊愕忘言。

陈奕等人明白了,赵宁这是要用郡王的爵位,跟宋治换取他继续统领郓州军征战的资格,而且理由再充分不过。

事先没有谁想得到,赵宁能够做出这样的抉择。

陈奕、云雍、方墨渊等人,看向赵宁的目光,一时间都充满发自肺腑的敬佩。

一是敬佩赵宁一心谋国,心中时刻想着的,都是国战大局、江山社稷;二是佩服赵宁大公无私,为了保存郓州军的战力,连王爵都可以不要。

天下之大,那么多世家寒门官员、将领,有谁能为国家血战到这一步,又能慷慨大义、一心为公到这一步的?

“能跟着大总管征战沙场,实属末将之幸,他日渡河北攻,末将请为先锋!”众人失神之际,耿安国突然起身抱拳,语调铿锵字字千钧的大声道。

赵宁笑了笑:“黄河天堑,可不是那么好渡过的。”

耿安国激奋道:“只要是跟着大总管征战,莫说区区一条大河,便是刀山火海,末将也敢去闯一闯!”

赵宁微微颔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寻常情况下,只要有利可图,一个人就不难获得别人的效忠、追随。

但天下不止有利益,天下人也不都是势利之徒。

总有些英雄人物,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身边依然不乏死忠,不曾被人背后捅刀子,哪怕是死了,也有部从甘愿以死追随。

单纯以利驱人,身边聚集的只会是势利之徒,纵然有豪义之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