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255章 【工业之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5章 【工业之王】(1 / 3)

年后,林志超考察了中天拆船厂、中天钢铁厂。

中天拆船厂在醉酒湾、牛头角、将军澳三个地方,开启了大规模拆船事业,以后平均每个月都有4~5艘商船被拆除。

拆除过后的钢铁,则送到将军澳中天钢铁厂,进行回炉重新锻造,然后生产出轧钢、螺纹钢,供应香港本地市场;如果来不及锻造的废钢铁,则运输至日本出售,非常畅销。

“这里一年可以生产多少轧钢和螺纹钢?”林志超在中天钢铁厂的厂房内,询问道。

能在一年时间出钢,是因为厂房是现成的,本来是打算炼铝合金的,结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所以一直空着。恰逢一年前要筹备炼钢,就迅速购买设备、培训工人,如今在二月中旬生产出

中天钢铁的总经理程远雄,立即汇报道:“预计,可以年生产五万吨钢铁,后期可以继续提升产能。”

林志超说道:“目前香港一年消耗的钢铁是不到二十万吨,六十年代差不多也就增长至25万吨。所以这个产能不要急着提升,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和引进先进管理技术。”

他没有打算成为香港‘钢铁大王’,不过肯定要成为香港三大钢铁厂之一。香港的市场这么小,压根不如林志超的法眼,林志超是在考虑未来。

有一家自己的钢铁厂,将来可以进军海外的钢铁事业。

程远雄说道:“嗯。不过这样一来,中天拆船厂的废钢产能,是远远大于我们工厂需求了。”

按照中天拆船厂目前的情况,一年可以拆卸50艘商船,还可以拆卸几艘军舰和航母。所以产生的二手钢铁,至少是15万吨以上。

林志超说道:“卖给日本人就是!”

他并不会去追求产量,毕竟一年就算几十万吨又如何,香港在八十年代的钢铁需求也不过70万吨,这点产量在钢铁大国就是个笑话;此时的美国钢铁产量六七千万吨,日本也逼近两千万吨。

中天钢铁就是趁着这次拆船的契机发展起来,将来的产量可以达到二十万吨以上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吸取管理经验和提高技术水平,为将来拓展海外业务做准备。

皇后大道163号的恒生银行大楼,是一幢九层楼高的小型大厦,下面六层面积大,上面三层面积小,是一个别具风格的写字楼。

在二楼,是何善衡、何添、梁銶琚、林炳炎家族合作开设的‘大昌贸易行’总部,一楼自然是恒生银行的总行办事大厅。

恒生银行的创始人团队是非常团结的,银行、贸易的业务都做得‘一路突飞猛进’,大家齐心协力,又团结旗下的员工。

在大昌贸易行的办公室里,大昌贸易总经理梁銶琚、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恒生银行总经理何添、副总经理利国伟等人正在开会。

梁銶琚说道:“最近半年,香港出现一家‘中天拆船厂’,现在每个月要拆除好几艘船,你们猜猜其老板是谁?”

何添笑着说道:“你说海外的事情,你这个大昌贸易总经理肯定是消息比我们灵通,但在香港发生的事情,我们还能比不过你么!这个中天拆船厂的母公司是长江工业集团,老板是你同乡林志超。”

众人笑了起来!

梁銶琚也不恼,继续说道:“哪你们知道,他们拆除那么多船,是从哪里来的嘛?”

一时间,大家表情认真起来。

每月拆除好几艘,肯定不是环球航运淘汰的。

何善衡说道:“莫非是在国外购买的?据我所知,捷和集团虽然也参与拆船,但船都是海外送到香港来拆除的,业务远没有如此繁忙。”

梁銶琚有些兴奋的说道:“你们知道的,我为了拓展贸易,经常赴海外各地考察。最近我就发现,世界各大港口,停满了待出售的二手船,仅亚丁湾港口就有一两百艘商船。一艘万吨商船,仅需要六万美金,而且还允许贷款四万美金。原来,欧美航运进入低谷,再加上发展造船业,就开始淘汰大量的二手船。”

众人顿时精神一震,拆船业门槛低,大昌贸易行完全可以分一杯羹,而且还是先入场的玩家。

何善衡说道:“大昌贸易行进入拆船业,可行,应该马上行动起来!拆船的废钢铁,正好卖给钢铁厂,世界各国都在缺钢铁,所以废钢铁非常畅销的。”

可以说,拆船下来的废钢铁,只需要稍微锻造一下,便可以投入使用。而现在很多国家,都非常稀缺钢铁,因为发展经济需要钢铁。

几人商量一番后,立即准备采取行动,一边安排去购买二手船,一边在香港筹备拆船厂。

最后,何善衡不忘感叹一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出一块德辅道中的地皮,恒生银行还差一个像样的总部大厦!”

目前的恒生银行总部大厦,是1953年建成的,仅九层高度(非住宅大厦,不限制在五层高度),而如今恒生银行发展很快,就需要新的总部大厦。

何添讲道:“这两年地产回暖,会有机会的。林志超购买的那幅地皮倒是非常适合,可惜他不可能出售给我们。”

何善衡笑道:“真有中环地皮放出来,他本身就是最大的竞争者,还想从他手里拿地皮,怎么可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