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生气(1 / 2)

赵舒城其实一直觉得小时候多遭受一些挫折没什么,反而如果一直被保护的很好,等走上社会之后才遇到挫折跟困难,才会给i那些没有经受挫折的人带来很大的打击。想到两千年后,很多的年轻人因为失恋,甚至是工作上遇到问题,不想着总结经验教训,反而想着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这就是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十分幸福的童年,反而成年之后觉得不幸福,承受不住成年社会的激烈竞争跟复杂多变的社会。反而老一辈跟农村出来的人,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很强,轻易不会放弃,哪怕失败了,也会选择重头再来,而不是选择结束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小孩子学走路,你不放手让他自己走路,他永远都会跌跌撞撞,甚至学会走路很慢。可如果你撒手让他自己走,只是在一边鼓励他,他可以很快的学会走路。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挫折在等着每一个人,反而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心智就不可能发育成熟。比如你在学走路的时候要放手,在跑步摔倒的时候要让他自己站起来,不要怕疼。在他们遭遇失败的时候,可以进行鼓励,但是不要帮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他们学会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却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只有引导鼓励,才能让他在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是自暴自弃,反而是用正确的办法解决,用智慧走出泥潭。只有体味过求而不得,求而不能,爱而不得,遗憾后悔,失落,损失,被排挤,不被理解,弱势,利弊权衡,责任担当等等,才能让一个人真的成熟起来,也拥有一颗坚韧的心。当然这里的挫折教育不等同于打击教育,并不是什么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你怎么这么笨,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们了等等。虽然古代人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这棍棒也是有适用条件的。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家规家法,只有在触犯这样的家规之后才会实行家法。反而现在的很多家庭没有这样的家规家法,反而还对孩子不听打击,反而挫伤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从而变的敏感跟抗拒。现在乔七七就在经历这样的挫折教育阶段,算是补上了小时候缺失的一课。赵舒城跟乔三丽他们能做的就是偶尔去看看乔七七,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做的好就够了。齐唯民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一开始忙于跟常星宇筹备结婚的事情,加上乔七七刚回家的时候,乔一成他们确实是很照顾乔七七,所以还是很放心的。可当这天他去看望乔七七的时候,却看到整个乔家只有乔七七一个人,其他人都不在。当问了乔七七之后才知道,原来乔四美也搬出去了,现在家里就只有乔七七在,什么都要自己做,还不如在齐家的时候呢。这让齐唯民很生气,觉得乔一成欺骗了他。要不是他信任乔一成,怎么可能答应让乔七七回来,现在反而受这样的苦呢?“七七,你这样子怎么能行,现在就跟我回家。”“大哥,我在这里挺好的。”齐唯民看到乔七七还觉得挺好,顿时生气的说道:“好什么好?你要是真的好,为什么这家里就你一个人,什么都要你自己来做?你现在就跟我回家,在家里,你衣服都是妈给洗的,饭菜也不用你自己做,你只要专心学习就好。”“大哥,我不跟你走,这里就是我家,而且我真的觉得自己这样子挺好的,可以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没有人来打扰。”齐唯民看到乔七七还是抗拒跟自己走,觉得可能乔七七是担心乔一成他们有意见,所以才不敢跟自己走的。“那行,我去找乔一成,看他怎么说。”说完不等乔七七说什么,直接气呼呼的就跑到电视台去找乔一成了。乔一成正在跟宋清远聊天,听到齐唯民来找自己,还以为是因为常星宇要报考他们电视台的事情,所以特意来问问之前自己报考的经过的。可当走到门口看到齐唯民的时候,就发现事情不像是自己想的这样,反而看上去齐唯民很生气。这可让乔一成很奇怪了,这好好先生齐唯民,什么人能让他这么生气?要知道当初二姨跟老马黄昏恋的事情,齐唯民都没有这么生气过。“唯民,你这是怎么了?”“乔一成,你还有脸问我怎么了?是不是你自己说的,七七回到乔家之后肯定会过的好,你们也都会照顾他的,你们就是这样照顾他的?”乔一成愣了一下,问道:‘七七怎么了?’“怎么了?为什么我去看七七的时候,你们家只有七七在,而且还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晚上甚至都要一个人住?”乔一成听到齐唯民来找自己,就是为了这么点小事情,顿时笑着说道:“你就是为了这个生气的?”“不然呢?你们如果不关心七七,你们为什么要让他回到乔家?可你们真的关心七七的话,你们为什么又要让他自己一个人生活。还不如继续留在我家,起码他早上上学可以吃热乎乎的早餐,晚上放学回来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也不用自己去洗衣做饭,把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乔一成说道:“我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我们兄妹四个都是这样长大的,七七本来也应该习惯这样的生活才对。我知道你关心七七,但是我之前也问过七七。他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啊。”“我不管,你们要是没办法照顾七七,那就让七七跟我回去,我们可以继续照顾七七。”乔一成听到后看着齐唯民,说道:“齐唯民,乔七七是我弟弟,他该在哪儿就是哪儿。况且你来找我,不就是因为七七也不愿意跟你回去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